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邢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邢台市经济适用住房实行货币补贴实施细则》的通知

时间:2024-06-26 22:08:44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68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邢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邢台市经济适用住房实行货币补贴实施细则》的通知

河北省邢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邢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邢台市经济适用住房实行货币补贴实施细则》的通知

办字〔2007〕140号


桥西区、桥东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邢台市经济适用住房实行货币补贴实施细则》已经市政府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邢台市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
实 施 细 则

第一条 为实现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切实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根据《邢台市经济适用住房实行货币补贴暂行办法》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会同统计等部门,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居民居住状况、收入水平等,依据国家、省及我市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确定每一年度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标准、户数和申请补贴的低收入标准线,报经市政府批准后,每年2月份向社会公布。
补贴标准和低收入标准线一经确定,三年为一周期,每年按困难程度由高向低补贴一千户。
第三条 市财政部门负责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资金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工作经费的保障。对补贴资金设专户管理,并根据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的相关手续,定期将经济适用住房补贴资金拨付到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专设的经济适用住房补贴帐户。经济适用住房补贴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四条 申请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的家庭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市区常住城镇户口;
(二)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上年度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65倍(含0.65倍)以下;
(三)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5平方米(含15平方米)以下且家庭住房总建筑面积在50平方米以内(使用面积按其建筑面积的70%计算);
(四)申请前五年内没有转让过住房的。转让住房前符合本条(三)项规定的除外;
申请前住房被拆迁的,其住房面积按安置面积或补偿资金除以当年商品住房平均价格计算。家庭成员可包括随子女居住五年以上且需要继续跟随子女居住的非市区户口的父母。
符合上述规定条件的年满30岁的单身市民,可以申请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
第五条 申请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的程序:
(一) 申请
申请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的家庭首先向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进行申请,申请时应提交下列材料:
1.《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一式三份;
2.结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3.家庭成员户口本、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4.家庭现住房屋所有权证书或承租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5.家庭收入情况证明(包括工薪收入、离退休金收入、低保金、房屋租金、股息、红利、经营净收入等其他收入);
6.住房转让情况证明;
7.其他需要提供的资料。
《申请表》格式文本由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制作,申请人可在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领取,也可在邢台市房地产信息网站下载(网址:http://www.xtfdc.org)。
(二)审核
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在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有关材料进行审核,对有关情况进行入户调查。对不符合申请条件的家庭,将申报材料全部退回,并书面写明原因。属于材料不齐全的,要一次性告知,并帮助其准备材料;对符合申请条件的家庭,应分别在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院内及申请家庭居住小区内明显位置进行公示15天。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根据申请情况,每月公示两批,要设立举报电话。
经公示无异议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主管领导在《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在3个工作日内将每个家庭的全部申报材料(复印件)上报到所在区政府或高开区管委会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原件退回申请家庭。对被举报的家庭,要在3个工作日内派专人核实,经查实,符合条件的,予以上报,不符合条件的,将申报材料退回本人。
(三)复核
三区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在收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上报的低收入家庭申报材料后,要在7个工作日内将申报材料进行复核,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确认。审核确认后, 在3个工作日内,对符合申报条件的,由单位主管领导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上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对不符合申报条件的,将申报材料全部退回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并书面写明原因,办事处负责将申请材料退回申请人。
(四)公示
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在收到三区住房保障主管部门上报的材料后,在10个工作日内对材料认真进行核实,要对不低于20%的申报家庭进行抽查,上门核实。经确认核实,对符合条件的列为公示对象;对不符合条件的,通知申请家庭,书面告知原因,申报材料退回本人。
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根据申请补贴家庭的困难程度,按照由高到低的原则,确定公示对象,将公示对象的基本情况在邢台市主要媒体、邢台房地产信息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为15天。每年公示两批,第一批在每年的6月份公示,第二批在每年的11月份公示。公示对象困难程度的确定顺序按: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住房面积、家庭总人口、家庭总建筑面积。已被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审核列为公示对象,由于每批公示数量有限而不能在本批公示的,按顺序直接进入下一批公示,依此类推。
(五)审批
公示结束后,对公示无异议的,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予以审批,在《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在5个工作日内将两份《申请表》和《补贴证》,逐级分发到区主管部门和办事处或乡镇政府。
(六)发证
补贴对象在公示期满后40日内,申请人持身份证到所属办事处或乡镇政府领取《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证》(以下简称《补贴证》)。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在收到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部门分发的《补贴证》后,在3个工作日内通知公示对象。受补贴家庭在接到《通知》后,逾期不领取的,视为自动放弃领取《补贴证》的资格。需要时,应重新申请。
(七)购房
申请人在《补贴证》有效期内,可以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购买下列住房:
1.符合办理邢台市房屋产权证条件的现房(平房除外);
2.经市房管部门备案的商品住房期房。
《补贴证》有效期为一年,在有效期内未购买住房的视为自动放弃本次补贴资格。需要时,应重新申请。
参加本单位集资合作建房或已购买或购买在建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不能享受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
(八)领取补贴资金
1.购买现房的申请人,在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后三十日内,持身份证、《补贴证》和《房屋所有权证》到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办理领取购房货币补贴资金手续。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将统一在金融机构为其办理活期存折,由个人到金融机构自行支取。
2.购买商品住房期房的申请人,在《补贴证》有效期内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应当持身份证、《补贴证》及经市房管部门备案的房屋买卖合同,到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办理补贴延期手续,延期时间最长不超过二年。
3.以所购房屋作抵押贷款购买住房的,由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负责协调《房屋所有权证》事宜,申请人持身份证、《补贴证》到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办理领取购房货币补贴资金手续,自行到金融机构支取补贴资金。
第六条 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部门在享受货币补贴所购房屋《房屋所有权证》上加注“经济适用住房”字样和补贴金额。该住户不得再次申请补贴或购买其他政策性住房,也不再享受其他住房补贴。五年内上市交易的,应到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如数退还原经济适用住房补贴,凭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出具的退款证明办理交易手续。五年后可自由上市交易。
第七条 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单位的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办事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各单位和各有关人员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对提供虚假证明,把关不严,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任人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第八条 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对违反《邢台市经济适用住房实行货币补贴暂行办法》和本实施细则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举报。对举报属实者予以奖励。举报内容查实后,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将给予举报人最高1000元的奖励。多人举报同一对象,只奖励第一举报人。
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在接到举报人的举报后,在3个工作日内派专人将举报情况进行核实,将核实情况报主要领导审批,并将核实结果及时通知举报人。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对举报人的情况予以保密。
被举报人违规情况查实后,取消其领取补贴的资格,该家庭五年内不准申请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对已领取《补贴证》的,要收回《补贴证》;对已领取经济适用住房补贴的,要全部追回补贴款,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第九条 实施责任主体和办事机构。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三区政府为责任主体。三区各办事处(乡镇政府)要明确专门机构和办事人员具体承办。市委、市政府将此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
第十条 举报人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举报:
1.当面举报。举报人可以直接到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当面举报。
2.电话举报。举报电话:2255606。
3.信函举报。以书信的形式将举报的情况邮寄到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地址:中华路88号,邮编:054000)。
4. 网上举报(网址:http://www.xtfdc.org)。
本实施细则由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负责解释,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罗马尼亚引渡条约》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罗马尼亚引渡条约》的决定


(1997年2月23日通过)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钱其琛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6年7月1日在布加勒斯特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罗马尼亚引渡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罗马尼亚引渡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罗马尼亚(以下简称“缔约双方”)在尊重主权、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为加强两国在惩治犯罪方面的合作,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引渡的义务
  缔约双方有义务按照本条约的规定,根据请求相互引渡在本国境内的人员,以便对其追究刑事责任或执行刑罚。

  第二条 可引渡的犯罪
  一、就本条约而言,可引渡的犯罪是指根据缔约双方法律均构成犯罪,并可处至少一年有期徒刑。
  二、在前款规定为犯罪的情况下,对旨在执行刑罚而提出的引渡请求,只有在被请求引渡人尚未执行的刑期至少为六个月时,才可予以引渡。
  三、在确定某一行为是否根据缔约双方法律均构成犯罪时,不应因缔约双方法律是否将该行为归入同类犯罪或使用同一罪名而产生影响。
  四、如果引渡请求涉及两个以上根据缔约双方法律均可处罚的犯罪,只要其中有一项犯罪符合第一、二款规定的有关刑罚期限的条件,也可因这些犯罪引渡该人。
  五、就财税犯罪而言,被请求方不得以其法律未规定与请求方法律同类的捐税或关税,或者无同样的有关捐税、关税、海关或货币汇兑的法规为由拒绝引渡。

  第三条 应当拒绝引渡的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拒绝引渡:
  (一)被请求引渡人为被请求方的国民;
  (二)被请求方认为请求方引渡请求所涉及的犯罪属于政治性质的犯罪;
  (三)被请求方有充分理由认为请求方提出的引渡请求旨在对被请求引渡人因其种族、宗教、国藉、政治见解等原因而提起刑事诉讼或者执行刑罚,或者被请求引渡人在司法程序中的地位将会因上述原因受到损害;
  (四)引渡请求所涉及的犯罪只是军事性质的犯罪,而根据普通刑法不构成犯罪;
  (五)根据缔约任何一方的法律,被请求引渡人获得了追究和审判豁免权,或根据包括时效或赦免的法律,获得了免予刑罚的豁免权;
  (六)在收到引渡请求前,被请求方已对被请求引渡人就同一犯罪提起诉讼、作出终审判决或终止诉讼。

  第四条 可以拒绝引渡的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拒绝引渡:
  (一)根据请求方法律,引渡请求所涉及的犯罪全部或部分发生在其境内或发生在被认为是其境内的地方;
  (二)犯罪发生在请求方境外,并且被请求方的法律不允许对其境外的这种犯罪进行刑事诉讼;
  (三)如果同意引渡将与被请求方法律的一些基本原则相抵触。

  第五条 依法进行刑事诉讼的义务
  一、根据本条约第三条第(一)项和第四条第(一)项规定的理由拒绝引渡时,如果引渡请求涉及的行为按照被请求方法律构成犯罪,则根据请求方的请求,被请求方应将其移交主管司法机关以便追究刑事责任。
  二、请求应通过本条约第六条规定的途径以书面形式提出,并附本条约第八条规定的有关文件和证据。
  三、被请求方应及时向请求方通知审判结果。

  第六条 联系途径
  为实施本条约,缔约双方应通过外交途径进行联系,但本条约另有规定者除外。

  第七条 语文
  在执行本条约时,缔约双方应使用本国官方文字并附有对方的官方文字或英文译文。

  第八条 引渡请求及所附文件
  一、引渡请求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并载明下列内容:
  (一)请求机构的名称;
  (二)被请求引渡人的姓名、国藉以及其他已知的与其身份有关的情况及其居所;
  (三)关于犯罪事实的说明,包括犯罪的时间、地点以及犯罪造成的物质损失;
  (四)关于认定犯罪及该项犯罪所处刑罚的法律规定。
  二、引渡请求应附下列材料:
  (一)如有可能,有关被请求引渡人特征的材料,包括照片、指纹及任何能证明其身份、国藉和居所的其他材料;
  (二)有关物质损失的材料以及任何物质损失的性质、数量及重要性的说明;
  (三)有关法律条文的副本或说明,包括认定犯罪、所处刑罚和追诉时效的法律规定。
  三、旨在对被请求引渡人提起诉讼而提出的引渡请求,还应附有请求方主管机关签发的逮捕证原件或副本或其他具有同等效力的文件。
  四、旨在对被请求引渡人执行刑罚而提出的引渡请求,还应附有请求方法院终局判决书的原件或经证明无误的副本以及关于未服刑期的说明。
  五、引渡请求所附文件均应经主管机关正式盖章,无须认证。

  第九条 补充材料
  被请求方如果认为引渡请求所附材料不够充分,可以要求请求方在六十天内提交补充材料。经请求方的合理要求,这一期限还可延长十五天。如果请求方未在上述期限内提交补充材料,应视为自动放弃请求,已被羁押的被请求引渡人应予释放,但不妨碍请求就同一犯罪再次提出引渡请求。

  第十条 为引渡而逮捕
  收到引渡请求后,除根据本条约不能引渡的情形外,被请求方应立即逮捕被请求引渡人。

  第十一条 临时逮捕
  一、在紧急情况下,请求方可以请求被请求方在其收到引渡请求前临时逮捕准备请求引渡的人。此种请求可以书面形式通过外交途径或国际刑警组织途径以任何被请求方接受的通讯方式提出。
  二、请求书应包括本条约第八条第一款的内容,并说明对该人已签发了逮捕证或已作出了刑事判决以及将尽快对该人提出引渡请求。
  三、被请求方应将对该项请求的决定及有关情况及时通知请求方。
  四、被请求方在对被请求引渡人逮捕后三十天内,如未收到本条约第八所指的引渡请求及文件,可释放临时被逮捕的人。上述期限可经请求方的合理要求延长十五天,但仅限一次。
  五、如果请求方随后提交了引渡请求及文件,则对临时被逮捕人的释放不应影响对该人的重新逮捕和引渡。

  第十二条 移交被引渡人
  一、被请求方应立即将其对引渡请求所作出的决定通知请求方。
  二、如果部分或全部拒绝引渡请求,被请求方应说明理由。
  三、如果同意引渡请求,被请求方应确定一个合理的移交期限,缔约双方应在该期限内商定移交被引渡人的时间、地点;同时,被请求方应告知请求方有关被请求引渡人已被拘留的时间。
  四、如果请求方自商定执行引渡之日起十五天内不接收被引渡人,应被视为放弃该项引渡请求,被请求方应立即释放该人,并可拒绝请求方就同一犯罪对该人再次提出的引渡请求。
  五、如果缔约一方因其无法控制的原因不能在商定执行引渡的期限内移交或接收被引渡人,该方应及时通知另一方。缔约双方应重新商定移交被引渡人的有关事宜。

  第十三条 暂缓移交和临时移交
  一、如果被引渡人正在被请求方境内因请求引渡的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受审或服刑,被请求方可以暂缓移交该人,直至诉讼终结、服刑期满或提前释放,并应将此通知请求方。
  二、如果前款规定的暂缓移交可能导致超过刑事追诉时效或难以对犯罪进行调查,被请求方可以根据请求方的请求,临时移交被引渡人。
  三、请求方在完成有关诉讼行为后,应立即将被临时移交的人归还被请求方。

  第十四条 重新引渡
  如果被引渡人逃避刑事追诉、审判或执行刑罚,并自愿返回被请求方境内,被请求方应根据请求方的请求将其再次引渡。在这种情况下,请求方无需提交本条约第八条规定的文件。

  第十五条 数国提出的引渡请求
  如果包括请求方在内的数国对同一人就同一行为或不同行为提出引渡请求,被请求方有权决定将该人引渡给其中任何一个国家。被请求方在决定引渡时,应考虑各种情况,特别是有无条约关系、犯罪的严重性、犯罪行为地、提出请求的时间、被请求引渡人的国藉以及再引渡的可能性。

  第十六条 特定原则
  请求方不得对已移交的被引渡人在引渡前所犯的非准予引渡的罪行追究刑事责任或执行刑罚或限制其人身自由,也不得将该人再引渡给第三国,但下列情况除外:
  (一)被请求方同意。为此,请求方应通过本条约第六条规定的途径以书面方式提出请求,并附本条约第八条规定的有关文件和被引渡人陈述的法律记录。如请求引渡所涉及的罪行本身根据本条约应予引渡,则应予同意;
  (二)被引渡人在刑事审判终结或刑罚执行完毕后三十天内可以自由离开请求方领土而未离开,或离开后又自愿返回。但被引渡人由于其无法控制的原因不能离开请求方领土的时间不计算此期限。

  第十七条 财物的移交
  一、被请求方应在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应请求方的请求向其移交已查获的被引渡人在据以引渡的犯罪中获得的财物和作为证据的财物。
  二、在同意引渡后,如果因被引渡人死亡、逃脱或其他原因而不能执行引渡,本条第一款所指的财物仍应予以移交。
  三、如果被请求方需要将本条第一款所指的财物用作正在进行的其他刑事案件的证据,可以暂缓移交直至案件诉讼程序终结。在此情况下,被请求方应通知请求方。
  四、被请求方或任何第三方对本条第一款所指财物的权利,应予保留。如果存在该项权利,则应在审判终结后尽快将该项财物无偿归还被请求方。

  第十八条 过境
  一、根据缔约另一方的请求,缔约一方应允许缔约另一方从第三国引渡的人经过其领土。如果使用空运且未计划在缔约一方境内降落,则无需其同意。
  二、过境请求应通过本条约第六条规定的途径以书面方式提出,并附本条约第八条规定的有关文件。
  三、根据本条约规定不应引渡的人,被请求方可以拒绝其过境。

  第十九条 通报
  请求方应向被请求方及时通报对被引渡人刑事诉讼、执行刑罚或者再引渡给第三国的情况。

  第二十条 处理引渡请求适用的法律
  除本条约另有规定外,被请求方根据其本国法处理与引渡有关的请求。

  第二十一条 费用
  一、被请求方应承担移交被引渡人之前在其境内因引渡所产生的费用。
  二、与过境有关的费用由过境请求方负担。

  第二十二条 争议的解决
  因解释和适用本条约所产生的任何争议,均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第二十三条 批准和生效
  本条约须经批准,批准书在北京互换。本条约自互换批准书之日起第三十天开始生效。

  第二十四条 终止
  一、本条约自缔约任何一方通过外交途径书面通知另一方终止之日起六个月后失效,否则,本条约无限期有效。
  二、本条约的终止不应影响在本条约终止前已经开始的引渡程序。
  缔约双方全权代表本条约上签字,以昭信守。
  本条约于一九九六年七月一日在布加勒斯特签订,一式两份,每份均用中文和罗文写成,两种文本同等作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             罗马尼亚代表
    钱 其 琛               梅列什卡努

劳动人事部关于贯彻执行焊接护目镜和面罩国家标准的通知

劳动人事部


劳动人事部关于贯彻执行焊接护目镜和面罩国家标准的通知

1983年6月16日,劳动人事部

我部委托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起草的焊接护目镜和面罩等三项国家标准草案,业经国家标准局以国标发〔1983〕144号文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和名称为:GB 3609·1--83《焊接护目镜 面罩》,GB 3609·2--83《焊接护目镜非光学试验方法》,GB3609·3--83《焊接护目镜光学性能试验方法》。三项标准自1984年1月1日起施行。标准文本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发行。为了贯彻执行这三项国家标准,特作如下通知:
一、由北京劳动防护用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站根据本标准进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请北京中心站召开生产单位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会议,并制定监督检验实施细则。
二、生产焊接护目镜和面罩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本标准组织生产,并向北京劳动防护用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站申请《产品合格证书》和领取《产品检验证》。
三、商业经销单位收购、销售的焊接护目镜和面罩,要符合国家标准,并具有《产品检验证》。
四、1984年1月1日以后,只允许各使用单位购置符合国家标准的焊接护目镜和面罩,并建立焊接护目镜和面罩定期检查和失效报废制度。
五、各级劳动部门、各级企业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有力措施,督促各有关单位贯彻执行上述标准。

附一:焊接护目镜 面罩
WELDING GOGGLES AND FACE COVER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609·1--83 (国家标准局 1983年6月16日发布 1984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适用我国各种焊接工防御有害辐射线的危害所使用的护目镜和面罩。
本标准包括焊接护目镜和面罩名词术语、种类,滤光片的遮光号、辐射光透过率和质量要求,以及手工电弧焊推荐使用条件。
1 名词术语
1.1 护目镜 保护眼睛的各种装置。
1.2 面罩 保护面部的防护罩。
1.3 滤光片 减弱入射光强的镜片。
1.4 保护片 保护滤光片的无色玻璃片或塑料片。
1.5 透过率 透过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之比。
1.6 遮光编号 根据可见光的透过率,由浅到深地进行编号。
1.7 屈光度 光学系统焦距的倒数,以 --1m 表示。
1.8 棱镜度 物像的偏视差到物像间的距离之比,100倍时称为一个棱镜度。
2 分 类
2.1 护目镜
a.普通眼镜
b.前挂镜
c.防侧光镜
2.2 面罩型
a.手持面罩
b.头带式面罩
c.安全帽面罩
d.安全帽前挂眼镜面罩
3 质量要求
3.1 滤光片必须满足的要求
3.1.1 外观质量
要求外观平滑、着色均匀,没有明显划痕条纹、气泡、异物或者有损光学性能的其它缺陷。距离镜片边缘5mm到中心部位应没有上述缺陷。把要测的镜片置于黑色背景,用60W白炽灯,目视方法进行测试。
3.1.2 耐热性能
滤光片放在67±2℃水中恒温3分钟后立即放入4±1℃的水中,无异常现象出现。
3.1.3 强度性能
用16克重的钢球,从高度为0.6m处自由下落到镜片中心,连续冲击三次,镜片没有破损为合格,如果镜片为三层,此钢球从高度1.2m处自由下落连续冲击三次没有破损为合格。根据GB 3609·2--83进行测试。
3.1.4 光学性能
3.1.4.1 平行度
根据GB 3609·3--83所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要在1/6棱镜度以下。
3.1.4.2 屈光度
任何两条经线之间折射能力之差必须在0.125D以下(即屈光度误差±0.125D),根据GB3609·3--832、4的方法进行测试。
3.1.4.3 颜色
根据GB3609·3--8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3.1.4.4 滤光片的遮光号
按下列公式划分遮光号
7 1
S=1+------log------…… (1)
3 τ
式中:S——遮光号
τ——可见光透过率
共19个遮光号。可按GB 3609·3--83进行测试。
3.1.4.5 透过率
透过率值根据GB 3609·3--83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一定要符合表1要求。
3.1.4.6 耐紫外线性
滤光片置于距离450W高压氙灯200cm处,照射50小时后,马上进行透过率和强度测试,无任何变化。
3.2 保护片质量
3.2.1 透过率
表1 焊接滤光片透过率性能要求
------------------------------------------------------------------------------
| 紫外线透过率(%) | 可见光透过率(%)
|----------------------------------------|--------------------
遮光号 | | |
| 313nm | 365nm | 最 大
| | |
--------------|------------------|--------------------|--------------------
1.2 |0.0003 |50 |100
--------------|------------------|--------------------|--------------------
1.4 |0.0003 |35 | 74.5
--------------|------------------|--------------------|--------------------
1.7 |0.0003 |22 | 58.1
--------------|------------------|--------------------|--------------------
2 |0.0003 |14 | 43.2
--------------|------------------|--------------------|--------------------
2.5 |0.0003 | 6.40 | 29.1
--------------|------------------|--------------------|--------------------
3 |0.0003 | 2.80 | 17.8
--------------|------------------|--------------------|--------------------
4 |0.0003 | 0.95 | 8.5
--------------|------------------|--------------------|--------------------
5 |0.0003 | 0.30 | 3.2
--------------|------------------|--------------------|--------------------
6 |0.0003 | 0.10 | 1.2
--------------|------------------|--------------------|--------------------
7 |0.0003 | 0.037 | 0.44
--------------|------------------|--------------------|--------------------
8 |0.0003 | 0.013 | 0.16
--------------|------------------|--------------------|--------------------
9 |0.0003 | 0.0045 | 0.016
--------------|------------------|--------------------|--------------------
10 |0.0003 | 0.0016 | 0.023
--------------|------------------|--------------------|--------------------
11 |0.0006 | 0.0006 | 0.0085
--------------|------------------|--------------------|--------------------
12 |0.0002 | 0.0002 | 0.0032
--------------|------------------|--------------------|--------------------
13 |0.000076 | 0.000076 | 0.0012
--------------|------------------|--------------------|--------------------
14 |0.000027 | 0.000027 | 0.00044
--------------|------------------|--------------------|--------------------
15 |0.0000094| 0.0000094| 0.00016
--------------|------------------|--------------------|--------------------
16 |0.0000034| 0.0000034| 0.000061
------------------------------------------------------------------------------
--------------------------------------------------------------------
| 红外线透过率%
--------------------|----------------------------------------------
| | 近红外 | 中近红外
| 最 小 | |
| |780~1300nm|1300~2000nm
|------------------|--------------------|------------------------
|74.4 | 37 | 37
|------------------|--------------------|------------------------
|58.1 | 33 | 33
|------------------|--------------------|------------------------
|43.2 | 26 | 26
|------------------|--------------------|------------------------
|29.1 | 21 | 13
|------------------|--------------------|------------------------
|17.8 | 15 | 9.6
|------------------|--------------------|------------------------
| 8.5 | 12 | 8.5
|------------------|--------------------|------------------------
| 3.2 | 6.4 | 5.4
|------------------|--------------------|------------------------
| 1.2 | 3.2 | 3.2
|------------------|--------------------|------------------------
| 0.44 | 1.7 | 1.9
|------------------|--------------------|------------------------
| 0.16 | 0.81 | 1.2
|------------------|--------------------|------------------------
| 0.061 | 0.43 | 0.68
|------------------|--------------------|------------------------
| 0.023 | 0.20 | 0.39
|------------------|--------------------|------------------------
| 0.0085 | 0.10 | 0.25
|------------------|--------------------|------------------------
| 0.0032 | 0.05 | 0.15
|------------------|--------------------|------------------------
| 0.0012 | 0.027 | 0.097
|------------------|--------------------|------------------------
| 0.00044 | 0.014 | 0.06
|------------------|--------------------|------------------------
| 0.00016 | 0.007 | 0.04
|------------------|--------------------|------------------------
| 0.000061| 0.003 | 0.02
|------------------|--------------------|------------------------
| 0.000029| 0.003 | 0.02
--------------------------------------------------------------------
注:(1)210nm和313nm之间,透过率不应超过313nm所允许的数值。
(2)在313nm和365nm之间透过率不应超过365nm所允许的数值。
(3)在365和400nm之间,平均透过率不应超过可见光的平均透过率所允许的数值。
可见光透过率要求不低于89%,用一般分光光度计测量。
3.2.2 平行度
要求与滤光片相同。
3.2.3 外观质量
要求与滤光片相同。
3.3 镜架
3.3.1 耐热性
把镜架放入恒温箱中加热到60±2℃恒温半个小时。室温冷却没有变形。
3.3.2 防腐蚀性
测镜架的金属部分。将无附着物,无油垢的金属部件泡到煮沸的10%食盐溶液中15分钟取出,不要擦去表面液体,使其在室温下干燥24小时后,用温水洗干净,要求表面无腐蚀。
3.3.3 耐燃性
燃烧速度不得大于1mm/s,根据GB 3609·2--83进行测试。
3.4 面罩
3.4.1 耐燃性
面罩必须具有耐燃性能,根据GB 3609·2--83进行测试,燃烧速度不得大于76mm/s。
3.4.2 耐腐蚀性
与本标准3.3.2要求相同。
3.4.3 材料要求
必须用不导电的材料制作。
4 规格及结构
4.1 规格
4.1.1 滤光片
长宽为50×108nm误差为±0.8mm。厚度从2~3.8mm。
4.1.2 保护片
长宽要求同4.1.1滤光片,厚度不小于2mm。
4.1.3 镜架
圆镜框直径不小于50mm。
4.1.4 面罩
4.1.4.1 尺寸
焊接面罩尺寸一定要符合表2要求。
表2 焊接面罩尺寸 单位:mm
--------------------------------------------------------------------------
形 式 | 长 度 | 幅 宽 | 深 度 | 观察窗 |
------------------|------------|------------|------------|----------|
头带式 | 350以上| 210以上| 140以上|40×90|
------------------|------------|------------|------------|----------|
手持式 | 320以上| 210以上| 120以上|40×90|
--------------------------------------------------------------------------
------------------
滤光镜到眼距
------------------
38
------------------

------------------
4.1.4.2 重量及厚度
重量除去滤光片及保护片,头带式面罩一定在560g以下,手持式一定在500g以下。
面罩材质厚度为1.5±0.2mm。
4.2 一般要求
4.2.1 眼镜结构
护目镜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a.不能因镜框受热使镜片造成脱落。
b.接触面部的部分不能有棱角。
c.接触皮肤的部分,不能用有害的材料制作。
4.2.2 面罩
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a.观察窗滤光片、保护片的尺寸要吻合,要有很好的固定装置,不能从缝隙中漏入辐射光。
b.铆钉及其它部件要牢固,没有松动和脱落现象,金属部件不能与人体面部接触。
c.前挂眼镜上下掀动要方便。
5 使用条件
5.1 滤光片的使用
手工电弧焊使用的滤光片,可按表3选择。
表3 手工电弧焊滤光片使用选择表
------------------------------------------------------------------------------
遮光号 | 电 弧 焊 接 与 切 割 作 业
--------------|--------------------------------------------------------------
1.2 |
--------------|
1.4 |
--------------| 防侧光与杂散光
1.7 |
--------------|
2 |
--------------|--------------------------------------------------------------
3 |
--------------| 辅助工
4 |
--------------|--------------------------------------------------------------
5 |
--------------| 30A以下的电弧作业
6 |
--------------|--------------------------------------------------------------
7 |
--------------| 30A~75A的电弧作业
8 |
--------------|--------------------------------------------------------------
9 |
--------------|
10 | 75A~200A的电弧作业
--------------|
11 |
--------------|--------------------------------------------------------------
12 |
--------------| 200A~400A的电弧作业
13 |
--------------|--------------------------------------------------------------
14 | 400A以下的电弧作业
------------------------------------------------------------------------------
使用遮光号较大的滤光片作业时,可用二片遮光号较小的滤光片组合使用,效果相同。
当把一片滤光片换成两片时,根据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N=(n1+n2)--1………… (2)
式中: N——一片滤光片的遮光号
n1、n2——两片滤光片时各自的遮光号
例如: N=10=(8+3)--1
=(7+4)--1
=(6+5)--1
5.2 保护片的使用
焊接作业累计每八个小时最少更换一次新的保护片,以保护操作者的视力。
6 护目镜和面罩的验收规则
生产护目镜和面罩的企业,必须严格按着本标准组织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向劳动防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申请《产品合格证》。产品出厂前应进行自检,并抽取一定比例的产品送交劳动防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进行检证。
7 包装、标志、贮存和运输
7.1 包装
为了防止因运输或贮存所造成的损坏,每件产品必须用纸袋或塑料袋分别包装。
7.2 标志
每件产品都必须附有《产品检验证》和使用说明书,并说明制造厂或简称制造日期,滤光片还应该注明遮光号。
7.3 贮存和运输
产品在运输中,禁止与酸、碱接触,应保持清洁,不受压、受热受潮和阳光照射等。
--------------------------------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劳动人事部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附二:焊接护目镜和面罩非光学试验方法
METHODS OF NON--OPTIEAL TEST FOR WELDING GOGGLESAND FACE COVER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609·2--83(国家标准局1983年6月16日发布,1984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标准GB3609·1—83焊接防护镜和面罩的非光学测试,其具体要求在GB3609·1—83中已给出。
1 耐热性能测试
将被测滤光片放入67±2℃的温水加热3分钟,立即放入4℃以下的水中,看其变化,不允许发现异常现象。
2 耐燃性能测试
将被测面罩最薄部位剪下13×127
2
(mm )共三片;使之固定,用酒精灯点燃另一
端。计算其燃烧速度的平均值,燃烧速度应小
于76毫米/分钟。
3 耐腐性测试
金属部件在沸腾的10%食盐水中浸泡15分钟后,立刻取出,保留上面剩余的液体,在室温下干燥24小时,最后用水冲净揩干,观察表面,无变化为合格。
4 滤光片强度试验
4.1 测试设备如图所示:
抗冲击试验装置示意图
设备的主要部件,均由不锈钢制成。
基本结构以标高柱为界,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是标高柱,与标高柱连接的部分是定位尺,可随时调节自由上下滑动,所需高度用固定螺栓把位置固定,标尺的另一端是钢球投放孔,孔的中心要对准测试样品的中心。下半部为固定样品的支架装置,钢座中间为中空尺寸略小于镜片尺寸,可分别备有长方形和圆形的两种样品槽。测试长方形镜片钢座的上面(中间)铣出一个长108mm、宽50mm、深6mm的样品槽;测试圆形镜片钢座上面(中间)铣出一个直径为54mm、深6mm的样品槽,放测试样品。样品的上、下面各放有厚度3mm、硬度为40±2布氏的橡胶垫圈,最上面再由固定压板和固定螺栓将测试样品固定于槽内。
4.2 试验方法简要说明
16克的钢球,从高度为0.6m处,不给予任何动能,使之自由垂直下落到滤光片或保护片上,看是否有破损,如果是一片保护片、两片滤光片,或是两片保护片、一片滤光片合在一起的情况,用同样设备相同重量的钢球从1.2m处自由下落到镜片上,连续冲击三次无坏损为合格。
4.3 测试过程
将要测试样品置于样品槽中,样品保持水平状态,上下各放置橡胶垫圈、装上稳定压板,把定位尺固定在0.6m的位置,并用固定螺栓将样品及定位尺固定。然后使用16克的钢球由投放孔中,不给任何动能,使之自由落到测试样品上。
测试三层镜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定位尺固定在标高柱的1.2m处即可按上述过程进行。
--------------------------------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劳动人事部劳动保护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附三:焊接护目镜光学性能试验方法
METHODS OF OPTIEALTEST FOR WELDING GOGGLE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609·3--83(国家标准局1983年6月16日发布,1984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标准GB 3609·1--83焊接防护镜和面罩的光学性能测试。其光学性能具体要求,在两个标准中分别给出。
1 透过率测试
1.1 仪器
选用全自动、全波段分光光度计,但必须带有衰减板附件。
1.1.1 紫外线透过率测试
只对313nm和365nm两个波长,首先测出吸收值,计算出透过率值。
1.1.2 红外线透过率测试
红外线从780~2000nm,每隔10nm读一次透过率值。最后根据公式算出平均透过率。
近红外线规定780~1300nm根据公式
1 1300nm
τ=------∫ τ(λ)dλ …… (1)
520 780nm
中红外线规定1300~2000nm根据公

1 2000nm
τ=------∫ τ(λ)dλ …… (2)
700 1300nm
滤光片遮光号1.2~6透过率值大于0.5%时可以用上述直读法,根据上述公式算透过率。滤光片遮光号7~16号的透过率小于0.5%时不能用直读法,必须用衰减片测吸收的办法再计算出透过率值。
2 可见光透过率的测试
2.1 仪器
利用光学密度计进行测试,仪器精度为±0.10。
2.2 测试原理及过程
滤光片的遮光号由下式决定:
7
S=1+------D…………… (3)
3
式中:S——滤光片遮光号
D——光学密度
测试时:将样品放入光学密度计的测试位置,可测出滤光片光学密度再根据(3)式计算出遮光号和可见光透过率。
3 平行度测试
是评价滤光片光学质量的手段之一。
3.1 测试装置见图所示
3.2 设备
光源、聚光镜、标尺、聚光座。
3.3 测试步骤
接通电源,调整零点,使一米光点落到标尺的零点上,即相互垂直,再将需测样品放在聚光镜与标尺之间(光线从样品出面算起距标尺1m),光线从第一个面垂直入射再经过样品第二个面时,如果在标尺偏离1cm时,称为一个棱镜度,若在1/6个棱镜度以下为合格。
在没有上述装置时,可直接测量镜片厚度,确定平行度。在GB3609·1--83中规定了滤光片规格尺寸。
长的方向厚度差要小于
L长度差=tg12′23″×108=0.00331×108
=0.354mm
宽方向厚度差要小于
L宽度差=tg12′23″×50=0.0036×50
=0.180mm
规定测量滤光片的四个边角厚度,一个边两个角厚度的平均值为此边厚度,对边厚度之差应小于上述规定数值。
4 屈光度测试
4.1 测试仪器及精度
利用普通测屈光度的查片机进行测试,每片滤光片两条经线之间的屈光度不超过±0.125D,仪器精度要求±0.05D。
5 颜色测定
滤光片颜色不能为单色,要混合色,最好为褐色、暗绿色,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试,透过率最大值的波长应在500~620nm之间,也可以为灰色,置于60W白炽灯下目测。
--------------------------------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劳动人事部劳动保护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