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印发珠海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时间:2024-07-04 10:36:0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96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印发珠海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广东省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印发珠海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珠府办〔2005〕26号

各区人民政府,经济功能区,市府直属各单位:
《珠海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五年六月三日

珠海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市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意见〉的通知》(粤办发〔2004〕2号),设立珠海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市国资委),为市政府直属正处级特设机构,列入市政府工作部门序列,同时撤销珠海市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局、珠海市企业董事管理局。市政府授权市国资委代表市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根据市委决定,成立中共珠海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简称市国资委党委),履行市委规定的职责,同时撤销中共珠海市委企业工作委员会。
市国资委的监管范围是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不含行政事业性资产、资源性资产和金融类资产,下同)。
一、划入职能
(一)原珠海市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局、珠海市企业董事管理局和中共珠海市委企业工作委员会的职能(管理国有产权交易市场的职能除外)。
(二)原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职能。
(三)市财政局、市国资办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部分职能。
1.拟订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职能。
2.负责监缴所监管企业国有资本金收益。
3.制订国有企业委派财务总监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办法;负责向国有企业委派财务总监的职能。
4.调查研究国有资本金基础管理的重大问题以及国有资本金的分布状况;拟订国有资本金保值增值的考核指标体系;研究提出国有资本金预决算编制和执行方案。
5.负责国有资本金的统计分析,提供有关信息;组织建设国有资本金统计信息网络。
(四)市经济贸易局的研究拟定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指导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职能。
(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拟订国有企业经营者收入分配有关政策、审核市属国有企业的工资总额的职能。
二、主要职责
根据以上职能调整,市国资委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市政府授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和行政法规以及市政府有关规定履行出资人职责,依法维护出资人的权益。
(二)拟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法规草案和规章制度,指导国有企业法律顾问工作。
(三)制定国有资产发展规划及重点企业集团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指导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以及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调整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
(四)拟定国有资本金保值增值的考核指标体系;提出国有资本金预决算编制和执行方案;制定业绩考核和收入分配制度。
(五)负责国有资本金收益的收缴,并对资本收益的使用进行管理。
(六)调查研究国有资本金基础管理的重大问题以及国有资本金的分布状况;负责国有资本金的统计分析,建立国有资本金统计信息网络,提供有关信息;负责市属国有企业统计报表的编报工作;拟订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的制度和措施;组织实施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
(七)审批企业公司章程及重组、股份制改造方案;审核企业分立、合并、破产、解散方案,组织实施兼并破产工作。
(八)组织实施国有资本金权属的界定、登记、划转、转让、纠纷调处等工作;依法对区属国有资产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
(九)负责企业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工作;向企业派出监事会和财务总监、独立董事,并负责监事会和财务总监、独立董事的日常管理工作。
(十)负责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审计监督工作,组织实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法定代表人经济责任审计。
(十一)依照法定程序对企业负责人进行任免、考核和管理,并根据其经营业绩进行奖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负责人的选用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十二)承办市委、市政府和国务院国资委、省国资委交办的任务。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主要职责,市国资委设9个职能科(室):
(一)办公室
负责协助委领导处理机关运转的日常工作;负责委机关文秘、督办、会议、机要、保密、信息、档案、信访等工作;负责处理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负责信息化建设及宣传工作;负责本单位国有资产、财务、后勤管理及计划生育、工会、妇女等工作;协调企业安全生产、计划生育、工会、共青团、妇女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及人民武装工作。
(二)规划发展科
负责重要文件和报告的起草工作;负责研究总结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负责研究提出国有经济布局和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和编制发展规划;负责拟订年度工作计划;负责审核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负责按规定对所监管企业的对外投资进行审核或备案;负责审核企业章程;负责指导协调企业上市工作;负责有关法规和重大政策起草、拟订的协调工作;负责指导国有企业法律顾问工作;承担委机关的法律事务。
(三)考核统计科
负责建立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办法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拟订考核标准并组织实施;负责国有资产的统计和企业财务决算备案及管理工作;负责建立国有资本金统计信息网络及对外发布统计信息;负责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的政策及制度、办法的起草、拟订工作;负责组织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负责企业资产损失核销工作;指导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工作。
(四)改革重组科
研究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措施;指导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指导协调所监管企业改制、股份制改造、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协调解决企业改革中的问题;按规定对企业重组、改制、股份制改造方案进行审核或备案;组织协调企业债转股、破产和兼并以及企业分立、解散、清算和关停、重组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下岗职工的安置及再就业工作。
(五)产权管理科
负责拟订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登记、划转、处置及产权纠纷调处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负责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登记、划转、处置及产权纠纷调处等工作;负责国有资产评估项目的核准和备案工作;负责审核企业资本金变动、股权转让及发债方案;负责联系行业协会;指导监督国有产权交易工作。
(六)预算财务科
负责研究拟订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管理制度和措施并组织实施;负责编制所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方案;负责指导企业加强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负责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国有资产收益管理法规制度,提出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负责收缴企业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和产权转让收益,并对收益使用进行管理;负责指导国有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控企业工资分配的总体水平;负责研究拟订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和激励方式并组织实施;负责指导企业招商引资及外经贸事务。
(七)审计监督科(监事会工作办公室)
负责组织实施对企业财务收支、经营效益及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等审计监督工作;负责拟订企业内部审计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指导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负责对企业资本收益的使用进行监督;负责对企业重大投资决策进行后评估;根据《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及有关规定,负责监事会、财务总监、独立董事的建设管理工作。
(八)组织人事科
根据有关规定,负责企业和委机关党组织、思想建设、党员教育和党费管理工作;负责指导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负责企业领导班子日常管理工作,承担企业领导人员的考察工作并提出任免建议;负责考察推荐董事、独立董事人选;负责提出所监管企业监事会主席、专职监事和财务总监人选;负责研究提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领导人员考核、评价和选任方式;负责研究拟订向国有控股和参股公司派出国有股权代表的工作方案;负责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负责企业出国(境)人员的审查、证件审核及管理工作;负责委机关作风建设;负责委机关和直属单位的人事、培训、劳资、考勤、考核管理、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指导企业的统战工作和知识分子工作。
(九)行政监察科
与市纪委、市监察局的派出机构以及市国资委纪委合署办公,负责所监管企业和国资委机关的纪检、监察工作。
四、人员编制
市国资委机关行政编制29名,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编制14名。其中主任兼书记1名,副主任2名,副书记2名(其中1名兼纪委书记);内设科室正科长(主任)9名,副科长(主任)7名。后勤服务人员事业编制5名。
派出企业监事会主席、专职监事和财务总监、独立董事编制按有关规定单列管理。
五、与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
(一)与经济管理部门的关系。市国资委要按照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进行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按经济运行的要求组织国有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抓好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其它经济管理部门应支持、指导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进步工作;支持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
(二)与财政部门的关系。市国资委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在财务会计方面执行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接受财政部门指导监督;市国资委监督、管理的国有资产统计结果定期报财政部门备案;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法规草案的起草、拟订应征求财政部门意见。国家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财政措施,包括市属困难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用、分流人员费用,破产企业安置职工等费用,由财政部门负责安排、管理和监督。市国资委对所监管国有资产进行预算管理,负责所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编制工作,作为政府总预算的组成部分由财政部门统一汇总,预算收入的征管和使用接受财政部门监督。
为体现监督管理的责任和效果,市政府对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和收益情况进行年度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市国资委进行奖惩。
(三)与劳动保障部门的关系。市国资委应要求企业执行劳动保障部门制订的劳动工资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市国资委接受劳动保障部门的业务指导;劳动保障部门不再审批市属国有企业的工资总额和负责人员的薪酬;劳动保障部门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完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实现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市国资委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做好再就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
(四)与组织部门的关系。企业党组织、思想建设、党员教育、党费管理工作、企业领导的管理接受组织部门指导和监督。
(五)与纪检部门的关系。市国资委成立纪委,接受市纪委和市国资委党委的双重领导。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所监管企业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的有关指示、决定的情况;检查、处理所监管企业党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纪政纪的重要案件,其中涉及市委管理的企业领导人员的违纪案件,由市纪委负责查处,市国资委纪委协助做好有关工作;受理市国资委所监管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检举、控告、申诉;完成市纪委和市国资委党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六)与审计部门的关系。根据《珠海经济特区审计监督条例》的规定,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和国有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可以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负责审计,审计结果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干部管理部门和同级审计机关;审计机关认为必要时可以进行直接审计。



汕头市政务信息公开规定(废止)

广东省汕头市人民政府


汕头市政务信息公开规定


(2003年4月17日汕头市人民政府第8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3年4月17日汕头市人民政府令第69号公布 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规范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增加政务活动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知情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政务信息,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其他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制作、获得或拥有的与政务有关的信息。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政务信息公开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政务信息公开权利人(以下简称公开权利人),享有依法获取政务信息的权利。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其他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是政务信息公开义务人(以下简称公开义务人),应当依照本规定履行公开政务信息的义务。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办公室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实施本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法制、监察部门依据各自职能监督实施本规定。

第六条 政务信息以公开为原则,法律、法规禁止公开的除外。

政务信息公开工作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真实和便民的原则。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阻挠、限制公开义务人公开政务信息的活动以及公开权利人依法获取政务信息的权利。

第八条 公开义务人公开政务信息时不得收费,法律、法规或者本规定另有规定除外。

第九条 公开义务人应当主动向社会公开下列涉及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方面的政务信息:

(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发展计划、工作目标及完成情况;

(二)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过程以及出台的政策;

(三)政府机构的设置、职能和设定依据;

(四)财政年度预决算及执行情况;

(五)重要专项经费的分配、使用情况,重要物资招投标采购情况,重大基本建设项目及其招投标情况;

(六)规章、规范性文件;

(七)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益事业情况;

(八)行政审批项目及其程序;

(九)政府向社会承诺办理的事项及完成情况;

(十)直接影响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益的行政执法事项;

(十一)本地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

(十二)其他依法应当向社会公开的政务信息。

第十条 公开义务人应当主动向社会公开下列涉及其具体行政职能方面的政务信息:

(一)办事职责,包括部门职责、内设机构职责、部门领导分工和办事人员职责;

(二)办事依据,即所遵循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决议、决定、指标、需要收费项目的收费标准等其他政策措施;

(三)办事条件,即相对人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及必备的文书资料;

(四)办事程序,即办事的步骤、方式、顺序等;

(五)办事期限,即办理某一事项所需的最长时间;

(六)办事结果,即办理某一事项的最后结果,应当达到的标准和对违法行为的处置结果;

(七)办事纪律,即在办事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纪律规定;

(八)监督救济制度,包括监督救济机构、监督救济途径、期限等;

(九)其他依法应当向社会公开的政务信息。

第十一条 公开义务人应当主动向社会公开下列涉及人事方面的政务信息:

(一)公开义务人领导成员的履历、分工和调整变化情况;

(二)公务员录用、选拔任用、评选先进的条件、程序及结果;

(三)机构改革人员分流情况。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和其他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的下列政务信息,应当实行内部公开:

(一)领导成员廉洁自律情况;

(二)内部财务收支情况;

(三)内部审计结果;

(四)干部人事管理情况;

(五)干部职工收入、分配、福利待遇情况;

(六)其他依法应当实行内部公开的政务信息。

第十三条 未在本规定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中列明的其他政务信息,公开权利人有权依法申请公开义务人予以公开,但法律、法规禁止公开的除外。

公开义务人掌握的与公开权利人有直接关系的政务信息,公开权利人有权要求公开义务人向其公开,公开权利人发现该信息的内容不准确的,有权要求公开义务人予以更正。

第十四条 下列政务信息不予公开:

(一)个人隐私;

(二)商业秘密;

(三)国家秘密;

(四)法律、法规禁止公开的其他政务信息。

第十五条 公开义务人依据本规定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公开政务信息的,应当采取符合该信息特点的下列一种或几种方式:

(一)设立统一的政府综合门户网站;

(二)定期公开发行政务信息专刊或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其他媒体发布政务信息;

(三)设立固定的政务信息公开厅、公开栏、电子屏幕、电子触摸屏等;

(四)召开新闻发布会和政府新闻办公室情况介绍会;

(五)设立政务信息公开服务热线;

(六)其他便于公众知晓的形式。

第十六条 公开义务人依据本规定第十二条公开政务信息的,以符合其实际情况的适当方式进行。

第十七条 公开义务人依据本规定第十三条公开政务信息的,以符合该信息特点的方式进行。

第十八条 公开义务人未履行本规定第九条、第十条和第十一条规定的义务的,公开权利人可以以书面形式或通过政府综合门户网站要求公开义务人履行,公开义务人应当在接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开。公开权利人申请公开的内容已经公开的,公开义务人应当以适当的方式给予指引。

第十九条 公开权利人依据本规定第十三条申请公开政务信息的,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公开义务人应当当场记录。申请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或名称、地址、身份证明、联系方式等;

(二)申请公开的具体内容;

(三)申请人的签名或盖章;

(四)申请时间。

第二十条 公开权利人依据本规定第十三条申请公开政务信息的,公开义务人应当自接到申请书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公开,同时制作公开决定书送达申请人。

因信息资料处理等客观原因以及其他正当理由,公开义务人可以将做出决定的期限延长至20个工作日,但应当及时以书面方式将延长后的期限和延长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公开义务人决定公开的,应当在公开决定书中载明公开的时间、场所、方式等内容;决定部分公开或不公开的,应当在公开决定书中说明理由。

公开义务人应当自做出公开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履行其公开义务。

第二十一条 申请公开的政务信息含有禁止或限制公开内容但能够区分处理的,可公开部分应当向申请人公开。

第二十二条 公开权利人查阅依申请公开的政务信息时,有权取得查阅证明和相关文件、资料的复印件。

公开义务人根据本规定公开政务信息,只能向公开权利人收取检索、复制等成本费用,不得收取其他费用。成本费用的收取标准,由物价部门核准。

对于经济特别困难的公开权利人,可以减免收费。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办公室应当组织同级监察、人事、审计、法制、民政等部门加强对政务信息公开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进行:

(一)对公开义务人的政务信息公开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二)在各公开义务人内部开展评议活动,听取其工作人员对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

(三)以适当的方式倾听社会各界的意见;

(四)设立政务信息公开投诉电话和信箱,及时查处违法或失当行为,并向投诉人通报处理情况。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办公室应当定期对本级政府的工作部门和其他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下一级人民政府公开其政务信息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并纳入政务公开考核内容。

第二十五条 公开权利人不服公开义务人做出的公开、部分公开或不公开决定的,可以向各级政府监察部门投诉。

第二十六条 公开义务人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予以通报批评,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规定中关于公开内容、方式、程序、期限的规定的;

(二)违反保密规定的;

(三)未真实公开政务信息的;

(四)其他违反本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 公开义务人隐匿或提供虚假的政务信息,或者泄露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给公开权利人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眉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眉山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办法的通知

四川省眉山市人民政府


眉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眉山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办法的通知

眉府发〔2010〕16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经开区和工业园区管委会,市级各部门:

经市政府研究决定,现将《眉山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办法》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年六月七日



(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

眉山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29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通知》(川办发〔2008〕15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川办函〔2009〕30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被征地农民,是指在眉山市行政区划内,经批准征地失去全部或大部分土地(剩余耕地面积人均不足0.3亩)后转为城镇居民且在征地时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的在册农业人口。

第三条 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调节金制度。政府从土地收益中提取10%的资金建立征地调节资金,主要用于解决失地无业农民的安置补偿遗留问题、再就业培训、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本办法实施前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所需资金,由政府从征地调节资金中按规定给予补贴。

第四条 2008年4月11日以后新产生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所需的个人缴费,从其所得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中直接缴纳。

第五条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按属地管理和谁征地用地、谁负担的原则,由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分别负责。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劳动保障、国土资源、民政、残联、财政、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按照法定的职责和本办法的规定,具体办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相关事宜。

第二章 培训就业和失业保险

第六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要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和“先培训后就业”、“以创业促就业”的原则,积极为被征地拆迁农民的培训、就业和创业提供服务,以促进其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第七条 根据《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失地无业农民安置工作的通知》(川委发〔2004〕1号)要求,建立被征地农民失业保险制度,按照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负担的办法缴纳失业保险费,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建立被征地拆迁农民失业登记制度。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被征地拆迁农民,自户籍关系转为城镇居民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可持本人身份证、城镇居民户口簿和所在社区居委会出具的征地拆迁证明到户口所在地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申请办理城镇失业登记,经就业服务机构审查核实后,对符合条件的,免费发给《四川省就业失业登记证》。

第八条 办理失业登记的被征地拆迁农民,可选择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定点职业培训机构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可按有关规定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对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限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指定工种),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可向职业技能鉴定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被征地农民中年龄在18周岁以下,未能继续升学的应届初中、高中毕业生,市和区县劳动保障部门要将其全部纳入劳动预备制培训,依托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为其提供6至12个月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帮助他们提升职业技能水平,以促进其实现就业。对开展劳动预备制人员培训所需经费,按规定在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补贴。

第九条 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机构,要积极为被征地拆迁农民免费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对被征地拆迁农民中的“零就业”家庭,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开发和提供政府公益性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成员中在劳动年龄内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的人员至少1人实现就业。

第十条 被征地农民中,在劳动年龄内有创业能力,且有自主创业愿望的人员,可以参加创业培训,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创业培训补贴(已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人员除外),并可依照相关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个人最高放宽到3万元,按有关规定给予贴息。

第十一条 被征地拆迁农民中登记失业人员创办企业,符合相关条件的,可按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从事个体经营的,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之日起三年内免收管理费、登记费和证照类行政性收费。符合残疾人就业相关条件的,可享受现行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第十二条 各类用人单位招用被认定为就业困难对象的被征地拆迁农民,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用人单位为其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费给予最长期限不超过3年的补贴,并在相应期限按有关规定给予岗位补贴。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期间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费,以及用人单位和个人应缴纳的其他社会保险费不予补贴。

第三章 基本养老保险

第十三条 2008年4月11日前,已安置的被征地农民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可向户籍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自愿申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其缴费标准及养老保险待遇按本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一)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可以2007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以20%的缴费比例,一次性缴纳15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并在办理参保缴费手续的次月按规定领取基本养老金。

(二)未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可根据批准征地时的实际年龄,按照从16周岁开始实际年龄每增加2周岁增加1年缴费年限的办法,一次性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年限最多不超过15年。缴费标准以2007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以20%的缴费比例一次性补缴应缴年限的养老保险费。被征地农民在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前,应按规定继续参保缴费,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按规定领取基本养老金并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政策。

(三)有参保愿望的残疾人员和特困人员,一次性补缴后生活有困难的,由民政部门给予适当补助。

第十四条 2008年4月11日以后新产生的年满16周岁以上的应安置的被征地农民,坚持“以土地换保障”的原则,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府统筹基金部分列入征地成本,由征地单位为其补缴一定年限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后,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并按不同年龄段实施基本养老保险。

(一)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不再领取失业保险金,待其一次性补缴15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后,从缴费次月起由社保机构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直至死亡。

(二)未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可根据批准征地时的实际年龄,按照从16周岁开始实际年龄每增加2周岁增加1年缴费年限的办法,一次性补缴不超过15年限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待其按规定继续参保缴费,到达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时,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三)残疾人员和特困人员,个人续保缴费后生活有困难的,由民政部门给予适当补助。

第十五条 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及养老保险待遇,按照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执行。

(一)缴费标准按批准征地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以20%的缴费比例计算。

(二)征地单位为参保人员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后,个人可以城镇个体劳动者身份(实现了再就业的,以企业职工身份)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其缴费年限合并累加计算。

(三)参保缴费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缴费年限达15年以上的,由参保地社保机构按月计发基本养老金,直至死亡。基本养老金标准=领取基本养老金时个人帐户储存总额÷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退休上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个人累计缴费年限×1%。

(四)领取基本养老金人员,从开始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次年起,按照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办法调整基本养老金。

(五)参保缴费后,未达到基本养老金领取条件前死亡的,退还其以个体身份参保缴费期间缴纳的全部养老保险费及以其他身份参保缴费期间的个人帐户储存额;已达到基本养老金领取条件后死亡的,退还其个人帐户中的缴费余额,并由社保机构按政策标准发给丧葬费和一次性抚恤金,从死亡次月起停发基本养老金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第四章 基本医疗保险

第十六条 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医疗保险范围。

(一)批准征地时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每年由当地政府按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规定缴纳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本人不缴费,其个人应缴纳的部分从政府土地收益中列支。

(二)批准征地时未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被征地农民,重新在城镇就业的,随用人单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执行。以灵活方式就业的按照统筹地区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统帐结合的方式,对参保人员给予缴费基数6.5%的补助,最高不超过5年。补助参保资金从政府土地收益中解决。没有就业的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按现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规定参保缴费,并享受相应的医保待遇。

第五章 最低生活保障

第十七条 被征地拆迁农民,凡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当时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按规定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第六章 管理及其他

第十八条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实行部门责任制。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失业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经办管理等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对象的确定工作;财政部门负责调节资金的收储管理及政府补贴资金的筹集工作;民政部门负责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生活困难补助工作;残联负责残疾人员的生活困难补助工作;工商和税务部门负责有关税费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公安部门负责户籍的办理和确认工作;审计、监察部门负责对保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管工作。

第十九条 被征地农民的年龄以批准征地之日为基准日确定。

第二十条 新出台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对被征地农民安置保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劳动保障局会同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制定实施细则并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